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新闻 > 法院动态
通州湾示范区法院干警聆听刘坤院长专题党课畅谈心得感悟
分享到:
作者:郭玉军 刘秉欣 陶书林  发布时间:2024-09-04 11:12:25 打印 字号: | |

8月28日,南通中院党组书记、院长刘坤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有力司法保障》为题,为全市法院干警作专题辅导。通州湾示范区法院干警结合工作实际,畅谈学习体会,现将部分心得感悟进行摘登。

8月28日,刘坤院长在“通法菁英”培训班上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有力司法保障》为题,为全市法院干警作专题辅导。我听后受益匪浅、深受启发,结合自身工作,谈三点感悟。

筑牢政治忠诚,始终做到讲政治、顾大局。人民法院首先是政治机关,必须坚持党对人民法院的绝对领导。作为一名法院干警,讲政治、顾大局首要政治责任就是对党忠诚,要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主动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与法院队伍建设、组织人事结合起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在知行合一中加强法院队伍建设、推动法院科学发展。

坚持依法履职,始终做到敢担当、善作为。坚持“程序最少、用事最短、办案最公、兑现最快、体验最优”目标,对标先进一流,加强自我学习,在补齐短板弱项、工作机制创新、打造特色亮点中推动通州湾法院“脱薄争先”。优化选人用人标准,坚持“以实绩论英雄”,打破“论资排辈”现象,大力选拔政治过硬、敢于担当、锐意改革、实绩突出、清正廉洁的年轻干部。强化激励约束,着力解决干部队伍中“不作为、不敢为、不善为”躺平心态,促进干部担当作为。

突出严管厚爱,始终做到扬正气、优作风。坚持全面从严治警,加强严管厚爱,带头讲原则、扬正气、优作风,要求干警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做好。始终保持工作热情,不焦虑、不畏惧、不抱怨、不“躺平”,敢啃“硬骨头”,敢接“烫手山芋”。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三个规定”,强化警示教育,高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着力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法院队伍。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擘画了新时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决定》中“法治”元素众多,特别是法治领域改革中涉及人民法院的重点任务有18项,让我们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也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明确了发展的目标,在新时代的征程上,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使命感,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到实际工作当中。    

首先要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站位。始终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领导,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刻认识到办公室工作在法院整体工作中的重要性,以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为法院的发展筑牢坚实保障。

其次是要强化服务意识,提升工作效能。办公室作为单位的综合协调部门,要始终秉持服务宗旨,对标人民法院办公室“能动型”“参谋型”“服务型”“专业型”“落实型”建设要求,紧紧围绕司法审判中心任务,积极主动为领导、为部门、为基层提供服务。注重把握细节,力求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

最后要勇于担当作为,创新工作方法。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我们要勇于担当重任,以改革的思维、创新的方法、务实的举措推进办公室工作理念、工作机制、工作方法、工作标准、智慧政务、队伍建设等方面迈向现代化,进一步提高整体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更好地发挥参谋部、联络部、执行部作用,以现代化司法政务服务体系保障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

近日,刘院长为我们上了一堂深入浅出的党课。这堂党课让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有了新的理解,对司法工作有了新的追求,对职业生涯有了新的规划。围绕“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这一论述,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首先,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基石。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无论是经济改革还是政治改革,都需要一个稳定、公正、透明的法治环境作为保障。法治通过制定和实施法律,为社会成员提供明确的行为准则,从而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其次,法治有助于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人民的权益应得到充分保护。法治通过确保法律的严格执行和司法的公正,为人民提供了有效的法律救济途径,使得人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这有助于增强人民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认同感和支持度。

再者,法治能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在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一个重要的目标。法治通过法律的适用和执行,确保“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种平等和公正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进一步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

最后,法治还能够推动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法治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投资,促进经济繁荣。同时,法治也能够有效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和社会安全,为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来源:通州法院
责任编辑:佚名